为什么民营医院运作不好公益营销?

日期:2010-12-15 浏览:1546 作者:于斐 来源:品牌中国网

  公益营销,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为早在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便开始使用,它是在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中利用与公益事业相结合的市场营销将信用卡的使用与公司捐赠相对应的第一家公司。1983年该公司捐赠170万美元修复自由女神像。许多营销专家将企业的营销战略与非营利组织或者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市场营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

  而站在医院营销的角度则可以这样来表述公益营销的概念:公益营销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患者沟通,在产生公益效益的同时,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服务产生信任,在就诊时优先选择该医院的一种营销行为。

  然而公益营销的拓展与深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营销是个大工程,其中涉及到许多要素,如市场环境、消费者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来将营销与公益巧妙的结合起来等等。

  社会责任可以说是公益营销的前提条件。

  在现代社会,片面追求医院利润化,是极其不可行的,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掠夺为代价,是以牺牲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

  民营医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正如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先生多次强调的那样,民营医院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容易在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度,这将形成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公益营销中的公益活动并不是只是单纯的慈善事业,民营医院必须把公益活动与企业的营销相结合,通过公益活动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使消费者对其信誉和服务产生偏好。因此,公益活动必须被设计,消费者能够在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企业的品牌,触摸到服务。

  然而面对着政府的号召或者忽而其来的自然灾难,许多民营医院不惜调动大量资金或物资捐献给社会,开始轰轰烈烈场面感人,但赞助的过程结束了,医院发现自己的“义举”好像如风吹过——媒体在报道时轻描淡写,政府在总结中一笔带过,普通民众对此一无所知。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民营医院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利益的角度上,民营医院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造成这结果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 对公益赞助行为认识存在偏差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尚的道德情操。受此思维影响,一些民营医院在进行公益赞助时,纯粹只考虑到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没有想到如何让公益赞助变成一种双赢的结果。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