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之父谏言中国足球:四个门框和一个冠军,从两场比赛谈中国足球

日期:2016-01-10 浏览:1871 来源:品牌中国网

导读:不久前,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给中国足球协会主席蔡振华送去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四个门框和一个冠军——从两场比赛谈中国足球》,算是为振兴中国足球进言。刚刚进入新年的1月5日,蔡振华同志的秘书受蔡振华委托打电话给艾丰同志说,你写的文章,蔡主席看了几遍,认为写得很好,同时也推荐其他同志阅读。你谈的问题,我们也都感觉到了,你概括得很清楚,很有参考价值。你说你不是“专业”,但问题看得是比较深的。希望您以后有什么文章,再送给我们。

  下面是艾丰同志给蔡振华同志的信和他写的文章。

艾丰.jpg

  蔡振华同志:

  您好!我是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我熟悉您,您不熟悉我。您被调任中国足协主席,我们感到振奋,觉得我国足球翻身有望了。但搞好足球可能要比搞好乒乓球难得多。

  最近在香港和广州举行的两场足球赛,引起了国人的广泛的关注。国足失利,甚为遗憾,议论纷纷,反映强烈。通过电视转播,我看见两场比赛您都在现场。听说足协12月中旬就要开大会了。现呈送一篇我写的文字,就振兴我国足球事业谈一点看法。我不是“球迷”,更不是“专业”,只作为一个热心的中国人,不吐不快,仅供参考。

  艾丰

  2015年11月26日

  四个门框和一个冠军

  ——从两场比赛谈中国足球

  艾丰

  最近有两场足球赛给我们上了一堂课。

  一场是11月17日,国足在客场对香港队,中国队以“四个门框”被对手战平,世界杯预选赛出线基本无望。

  一场是11月21日,中国恒大俱乐部在主场对阵阿联酋阿赫利队,一比零取胜,再次获得亚冠联赛冠军。

  几天之内,如此起伏,媒体议论纷纷,说“中国足球打摆子”,对国足深表失望,对足协表示置疑。中国足协网也发表了文章,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与其花时间追究责任,不如花精力研究问题,从中找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思考点之一:是中国队“打摆子”吗?

  时间如此相近的两场比赛,一挫一顺,好象中国队在打摆子。表面上看是,实质不是。因为两场比赛是两个球队:受挫的是国家队,夺冠的是恒大队。

  虽然这两种球队,都可以囊括在“中国足球”大概念之下,但它们不是一回事。一种是事业性的“代表队”,一种是商业性的“职业队”。不仅队员组成原则不同,而且机制也不同。两场比赛的反差,不是同一主体的波动,而是反映了中国足球不同侧面的不同状况,“代表队”这一侧面的萎缩,“职业队”这一侧面的进步。

  造成一挫一顺的原因可以说很多,但真正关键原因就是一条:有没有外援。

  我国足球队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毛病,踢球太黏糊,缺少有效的“临门一脚”。和香港比赛,国家队包含了六位亚冠冠军恒大队队员,再加上其他队的尖子,应该很厉害了吧,但全场比赛,踢了四个“门框”,即使在控球时间等指标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没有能够进一个球,说明这个毛病并没有克服。

  恒大队怎么克服的呢?靠外援。如果没有外援高拉特在联赛进程中进八个球,恐怕也进不了决赛。最后决赛,如果没有外援埃尔克森临门一脚,也很难取得胜利。谁敢花大钱引进高水平外援,谁的比赛成绩就好。这已经成为公认的 “捷径”。

  但引进外援这一招国家代表队无法采用,偌大中国,也不便象香港那样搞很多“归化球员”。而真正能够代表中国足球水平的是国家队。这就是目前中国足球尴尬之所在,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1.png

  思考点之二:两场比赛有没有内在联系?

  表面看,两场比赛没什么联系。但细想起来,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国家队中六位恒大的优秀球员,还有各个队的尖子,为什么没有能够发挥人们期望的水平呢?原因很简单,他们大都缺少在能够决定胜负的关键性位置上长期实战锻炼的机会。

  目前,规模很大,投入很多、实战机会很多的中超联赛,各队为了保证自己的战绩,重要比赛、重要位置都让外援来踢,本土球员大都是“众星捧月”中的星星。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本土球员,至多是能够成为按照教练意图打好战术配合的“副手”,时间长了,就会萎缩了自信,磨灭了叱吒风云的霸气,那还有球星可言。

  目前,中超的机制并没有促进比赛战绩提升和本土人才培养之间的统一,甚至有所抵消。所以才同时出现了俱乐部夺冠和国足令人失望两种相反的走向。长期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足球至多可以实现“虚假繁荣”。

  思考点之三:足球管理抓什么?

  足球职业化、足球俱乐部、引进外援,都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开放的中国当然不应该拒绝。但中国引进这些办法就遇到了外国没有遇到的问题,职业队比赛和代表队比赛的关系,本土球员和外援的关系,就是其一。

  欧洲足球比较成熟,本土球员和外援在水平上没有多大差别,外援没有那么大的决定性作用。在中国则不然,本土球员和外援的水平相差较大,外援对球队的成绩影响很大。这就是中国的特殊性。

  在中国,引进外援是一把双刃剑。正面作用,可以提升球队比赛成绩,本土球员可以更好地向外援学习,适应国际比赛的要求,等等。足球俱乐部还可以吸收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足球事业。负面作用就是有可能降低本土球员受重视的程度,减少了在实战中接受锻炼的机会,等等。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想出一些办法,更好地发挥正面作用,尽量减少负面作用。使引进外援和培养本土球员形成良性循环,避免两张皮的风险,不再有“四个门框”和“蝉联冠军”同时出现的局面。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赛制上做一些改进。比如,中超联赛,在国际比赛中,我们当然可以不限制外援,但是在国内比赛中,是否可以对外援出场做一些限制呢?为了培养前锋人才,可以规定,有半场允许外援做前锋,有半场则必须是本土球员做前锋。总之,矛盾抓住了,解决的办法总是有的。

1.png

  思考点之四:怎么对待洋教练?

  香港客场失利之后,国足教练佩兰被放在火上,成为众人责怪的对象。

  这并不是第一次。从米卢以后,我国请过多位洋教练,但总体结果差不多,比赛成绩都没有达到预期,甚至江河日下,有的还出了大丑,以致成为风波,如卡马乔。

  这么多的实践告诉我们,以“迷信”洋教练开头,又以“责怪”洋教练结尾,只追究责任,不研究经验,才是问题之所在。足球比赛这个东西输赢责任是难以搞清楚的。一味追责任,只在“聘”和“换”两个字之间不断循环,而丢掉了最重要的“研”字,经验总结不出来,只是在原地一遍一遍重复。

  决定比赛的现场因素是三个方面:球员的素质技巧,球队的战略战术(包括队员配置),临场的心理状态。

  决定比赛的基础因素是球队建设,也是三个方面:足球人才的选拔和组织,足球技术的提升和成熟,足球文化的建设和发扬。

  要做好这两个“三”,再“神”的洋教练,也不能一手擎天,不能期望他离开现实条件,创造奇迹。

  足球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既要和国际接轨,又要根据本国特点,找到自己的特殊规律,扬长避短。洋教练在国际化方面有优势,但在民族化方面则存在着严重的劣势。对中国国情和文化不理解,对中国球员心态不理解,语言沟通都有很多障碍,不一定是“不高明”,而是“不匹配”。依赖洋教练,一个师傅一个令,一个一个来了又走了,付出了许多金钱不说,更重要的是付出了时间和诸多方面的代价,折磨了中国人的情感,却始终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足球路子。

  三大球中最出色的是女排。而率领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的三位教练,袁伟民、陈中和、郎平,都是本土教练。其中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聘用洋教练还是聘请本土教练,不是一个原则性的是非界限。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如果我们有比较适当的本土教练可以用,为什么就不可以大胆一试,并给他创造条件和给予时间呢?如果非用洋教练,能不能采取一些辅助办法补足他的不足呢?现在,只靠“承包合同式”的办法约束洋教练,并不是治本之策,承包目标实现不了,最多是解除合同,损失的还是中国的足球事业。

  中央提出加强智库建设,我国足球就需要相应智库。这并没有什么神秘,如果由一个或几个中国教练牵头,配备一些有研究能力的人,把这些年洋教练在中国执教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上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崛起的时候,当时还很年轻的徐寅生同志写了一篇《怎样打乒乓球》的文章。毛主席看了非常赞赏,认为很有辩证法,批示道:“小将向我们挑战了”。徐寅生提出的“发挥特长、避免特短”的理论,可以说对我国乒乓球长盛不衰起了很大作用。当今的中国足球很需要这样的思考。

1.png

  思考点之五:怎样落实好中央的决策?

  中央破天荒地对足球发展专门制定了文件,可见重视之程度。关键是怎么落实。

  对于我国足球落后的原因,长期以来有相当多的讨论。这些意见都有道理,但总的感觉都还不够到位。 一说“足球运动不普及,足球人口少”。有道理,但一些小国,虽然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