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砚农:互联网+环境下的精准扶贫

——即应用大数据开展定制式扶贫

日期:2016-12-26 浏览:1033 作者:郑砚农 来源:品牌联盟网

  2016年12月17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2016精准扶贫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郑砚农发表了题为“互联网+环境下的精准扶贫——即应用大数据开展定制式扶贫”的讲话。全文如下: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贵州调研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就为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扶贫1.jpg

  总的看来,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没有集中精力在精准上下功夫,使扶贫开发工作更多地呈现出粗放形式,针对性不强,存在着“天女散花”或“撒胡椒面”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除了观念上的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我们过去缺乏科学、客观、准确的调查结果和有效的研究判断。在调查研究方面,虽然政府主管部门有统计局,统计调查大队,但由于没有在大数据科学的普遍应用。我们主要依靠传统的推断式的统计方法,只能对有限的样本数量和种类着手分析判断,因而整体的贫困分布、贫困分类、地区特点、优势劣势等没有准确系统的分门别类,而“千人一面”的结果就做不到因村而异、因户而异、因人而异的精准定制式的扶贫,在此,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一点建议供思考:

  一、应用大数据,云技术实施定制式的扶贫

  大家知道,现在消费领域定制式的服务模式已经成为时尚。例如,根据每个人的身材,文化修养和个人喜好等因素的高级服装定制;根据每个家庭特点和住宅环境的高级家装、家具定制都已经不是很难的事情,这其中典型的案例就是山东的红领服装公司和湖南的猫舍家居等。李克强总理在贵州大数据会议上说,“人在干,天在看”就描述了大数据、云技术的工作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有效地应用大数据就可以对贫困地区的情况做到精准的识别。同样的贫困,不同的特征,有的是尚有资源不会开发;有的是的确没有资源。有的土地贫瘠,但土地贫瘠恰又有无污染的优势,可以开发绿色、有机农作物。当然还有气候、年景和当地的人力资源情况、生产力情况都要一并调研。比如,我去过大别山的一些地区,虽然当地不富,但青壮年劳动力不缺,他们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工竹器、养殖石斛、种茶;但同样去四川、广西的一些村子,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了,可用劳动力极度缺乏,这些情况都要认真的去甄别。

  宁夏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区,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严重,可耕地不到1/4,共有15万建档的贫困户,但地区在光能、风能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为新能源开发提供了机遇。现在已经有民营能源企业在两个贫困县试点,打造全球化光伏电站。这样的扶贫开发,我们姑且不说发电产生的效益,单从光伏电池板的清洁和环境的维护方面就为上千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这种“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情况,也有助于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形成。

  当然,大数据的应用还在农副产品安全溯源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扶贫.jpg

  二、多样化地开展农村电商

  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并不仅仅是把农户多余的农产品,山货特产通过互联网卖出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使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感受到时代的变化,融入到“互联网+” 计划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体到农业电商扶贫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农业电商主要包括农资电商(生产资料、种子、化肥等)、农产品电商和农业后服务这几个方面。到底扶贫目标地区哪一项弱就应该加强哪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升和加强贫困区域所缺少的事项。比如今天会议上的智能光伏大棚项目,恐怕在农业后服务方面就要下功夫,尤其是那些缺少青壮劳动力的地区,谁来维护使用,谁会使用,如何培训等,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农村适宜建立多个“小终端(一村一户,一家一户)大平台”的微电商模式,政府和社会扶持的重点要用在平台的搭建和服务上。

  3、在国家扶贫的优惠政策下,选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用足用够现有政策倾斜条件。比如智能光伏大棚项目,同时要有金融部门的借贷,保险机构承担风险,电商企业合作等形成的完整扶贫体系。

  精准扶贫要立足农业,锐意创新和创业。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产业要得到大发展,就要不断地与工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相结合,尤其是与信息消费领域的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今年8月份召开的中央农村经济会议提出了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要探讨多种方式商业化运营模式,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四年提出要加快农业电商建设的问题,要在新常态下开展精准扶贫。

  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就要有符合当前经济技术新环境的创新理念,稳步实践、落实,不贪大求全,而是要求实、求准有效地改善农村贫困现状。

  各位来宾,昨天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扶贫对发展农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刻,我们召开精准扶贫会议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我们要用互联网为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用大数据使我们的扶贫真正做到精准,用新经济形式引领农业的创新发展。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