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铁军:希望国人都用上自己的品牌

日期:2010-08-08 浏览:764 来源:品牌中国网

品牌联盟执行副主席、青岛市市长助理武铁军

  品牌中国网讯 8月8日,由中国贸促会和品牌联盟主办的第十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在京西宾馆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回归与跨越”。图为:品牌联盟执行副主席、青岛市市长助理武铁军发表演讲。

  武铁军:

  非常感谢主持人对青岛这个城市的品牌赞扬,的确像主持人刚才说到的,青岛出了一些品牌的企业,也出了一些品牌的企业家,但是青岛品牌的打造,应该用艾丰老师在昨天下午《品牌革命》这本书所说到的三种心,决心、信心、耐心。其实青岛市政府作为一个副省级城市,解放以前曾经是直辖市。作为这么一个城市的政府和党委,从建国初期开始就一直对品牌的打造有着一种潜意识。大家都知道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最老的品牌,始建于1903年。

  当然在初建之时,并没有想到有今天的辉煌,解放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青岛市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件事就是抓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也就是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之一的回归。其实品牌的本性就是一个质量。所以当时青岛在50年代和6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就出现了一大批以质量为铸成的产品品牌。像青岛的纺织品,当时在国内是非常有名的三大家。再就是我们的饮料产品,就是碳酸饮料,青岛最早出的崂山可乐,当然后来在市场上消失了,前些年我们又恢复了。恢复以后有的人觉得崂山可乐的味道确实是不错的,有国际品味的。上次美国来了一批比较权威的记者团,其中有一位资深主持人将近70岁,主持了50多年的节目,他就讲,我要把崂山可乐带回美国,因为我觉得东方在1905年有的可乐,就是崂山可乐。

  在食品方面,我们的钙奶饼干,也是培育了很多50年代出生的人渡过童年。这是五六十一直到七十年代,那个时候我们的政府说句实话,有了潜意识就是抓产业、抓产品、抓质量。青岛政府真正抓品牌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八十年代,在八十年代我们在青岛着重抓了几朵金花,包括我们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表、自行车,当然这个年代还和70年代参差一起的。这个时候政府要抓名牌战略,抓了几年之后一直到1995年,青岛政府才真正把名牌战略上升到品牌发展战略。在品牌发展战略政策制定的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府对品牌产品的鼓励和引导,资金扶持措施。困难解决的我们得有直通车措施,包括市场开拓。另外还有其他方方面面。青岛各级在抓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的同时,还有一条就是充分的尊重企业发展的规律。没有把我们的企业家做大做强,把最成功的企业家调去当官员。这也是青岛品牌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一直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一个内部做法。青岛的各级领导,没有品牌企业出不了,而且鼓励企业干好本质工作。在你熟悉、擅长的岗位上发挥你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