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建:品牌与产业品牌

日期:2009-08-09 浏览:304 来源:品牌中国网

江苏太阳雨太阳能集团董事长徐新建

     品牌中国网讯  2009品牌中国(太阳能)高峰论坛于8月9日在山东青岛举行,主题为“品牌•信心•合作”,品牌中国网进行全程报道,图为江苏太阳雨太阳能集团董事长徐新建在2009品牌中国(太阳能)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徐新建: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每个人信心的打击到了顶峰,那时如何重塑企业员工的信心,如何树立全国的信心,成为一件大事。温总理讲过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年能够做到成长,取决于我们昨天的很多准备工作,我们明天的成长也取决于今天的很多准备工作。如果说我们做一个品牌企业,将来要有大的发展和成就,首先有两个前提:
   
    企业品牌的成功前提是产业品牌的树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来。中国有很多企业,比如中国的鞋业,在很多国家跟大家交流的时候,他们都异口同声的告诉我们中国的鞋业在国外如何厉害,但是没有任何美誉度,原因是我们在国外的业内人员不团结,他们并没有把中国人的这种创造力凝聚在一起,给国外的消费者和政府、媒体留下了非常坏的印象。所以,这种不好的印象,对中国的品牌走出去,在国外建立我们良好的口碑,造成了不少阻碍。所以在这里提出一个观点,产业品牌的建设有赖于产业同仁们的团结和合作。
   
    产业品牌的塑造,除了企业,我们在积极推进自身的品牌以外,同时也在积极塑造我们的行业品牌。我们的行业品牌的建立,有赖于行业的专家们、领导们给我们营造的这种良好环境,包括领导和专家们在各种场合的露脸。实际上我们这个产业能够走到今天,行业的先辈们以及专家和领导们,在有意无意当中都已经宣传了我们的品牌,已经建立了我们这个品牌在国家的地位和良好的口碑,我们天天在做这种事情,只不过这种贡献并没有整理出来。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一个观点,产业品牌的建立有赖于行业专家、领导们更多的为产业做更多的呼吁。我们的很多产业在一起,也是为了争取国家的资源,大家相互之间是有竞争的,有了完善的标准以后,就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一点我是完全赞同黄明总裁的观点。

    第二个观点,产业品牌的兴盛,前提是国家品牌的兴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得益于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这次开会有一个专家讲过,60年代,日本的经济和我们中国经济差了很多,但是60年代以后所谓代表着一批日本的电子产品企业,率先走向了国际市场,那个时候索尼的企业员工只有1600人,相比较今天在座的各位的企业,我们的员工已经远远超过1600人,而且60年代日本的电子产品并不是很好,而今天,以索尼、松下等代表的一大批名牌支撑了日本的电子产业。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在国际上很多方面的领先地位,我们在未来得发展中,如何像松下、索尼这样给国家创造国际上的美誉度,我觉得这值得我们从业人员的深入思考。我们太阳雨的国际化,有自己的步骤,包括在国外建立我们自己的基地,也许这个工作不一定是我们完成,但一定是我们中国人完成,因为我们今天已经具备了很多方面的优势。

    第二个大的问题,企业品牌的建立还需要三个方面的载体。一是企业的市场载体,这次论坛有一位专家说了这么一句话“做品牌是一个战略性企业家的能力”,我们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把品牌做起来?有没有把企业创业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事实上,回想起太阳雨的成长历程,包括回顾我个人的成长历程,我们是被市场推着跑过来的,并不是我们一开始就有品牌。有一句话叫“企业家能看多远,企业就能走多远”,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得不够远,企业的将来就不会存在。所以我很明白,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不然的话很难在未来的行业当中,或者我们这个行业其它产业的竞争中,保持有效的地位,就不能保持这个产业永远受到国家的关注,也不能保护企业的快速成长。

    企业三个方面的载体,第一是企业的市场载体。提高好的产品和服务,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企业的产业质量与企业品牌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有这种义务和责任推动产业品牌的提升。实际上,产业品牌提高以后,对企业品牌进一步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事情。

    第二个是创新带动产业变革。企业的社会责任,等于企业的信念,等于企业的价值观。我们企业最近制定了一个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其中一个数据是,五年发展到3万名员工。但是3万名员工是不是真正能做到呢?我想这只是其中一个目标,但同时也通过这个目标传递和表示企业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我们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就业。我们太阳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走上去、走下去、走出去。走上去、走下去,我曾经阐释过了,走出去就是走到国外去。

    最后重点呼吁,呼吁我们的同行能够更好地合作,更好地树立起产业品牌,也呼吁产业能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更多支持。今天很高兴的是,有时候这种变化和进步是无形的。曾经在“皇鸣”开了一次委员会,黄明说我们产业的进步更多有赖于行业外的专家,今天我们想,不仅这些人才已经进入了,包括像海尔这样的企业也进来了,让我们有了更多学习的榜样。我们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是不高,我举了一个例子,领导在上面开会,下面打电话的声音比领导讲话的声音还大,但今天这种现象几乎看不到,包括下面倾听者的坐姿和动作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实际这都是产业变化的标准,也是产业品牌建设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