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主品牌驱动力”高峰对话实录

日期:2012-08-21 浏览:898 来源:品牌中国网

  对话主题:寻找自主品牌的驱动力

  主持人:徐浩然 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

  对话嘉宾:

  张颐武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

  荣泳霖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曦林 《新民周刊》社长、主编

  李雪峰 新疆春秋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 永 品牌联盟秘书长

“寻找自主品牌驱动力”高峰对话现场

  徐浩然:

  今天的主题是转型与驱动,去年的主题叫回归与跨越,这两个题是套在一起的,什么叫做跨越?跨越就是转型,因为跨越之后才更加有价值,无论是品牌价值还是服务价值。第二什么叫回归,回归就是讲的驱动,回归是回归到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回归到一个正确的对品牌的认识。首先问一下张颐武先生。说到中国品牌的驱动力,现在看看欧美闹危机,中国不知道有没有危机,也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其实美国不缺乏品牌驱动力,但是美国为什么闹了金融危机?欧盟为什么闹了欧债危机?

  张颐武:

  很好的问题。倒是有一个方面,欧美品牌发展太好了,发展太好了以后不知道往哪发展了,这是一个来源。中国的品牌正是由于还没发展起来,品牌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才不会出事。品牌发展太好以后会发现不知道往哪儿走,没有一个新的驱动力,没有一个新的突破,老的品牌极端成熟,社会福利又好,社会保障又高。中国有一个的好处就是品牌空间很大,这就是机会,这就是挑战。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第一个方面,中国是未来品牌发展最好的地方。比如陈冲、章子怡都往好莱坞发展,但是现在明星不往海外跑了,比如范冰冰每年都会去戛纳,是为了出口搞内销,我已经被国际接受了,回来以后就是国际明星了,范冰冰不走了,她的品牌在这儿就足够了。其实这说明了中国的机会很大,中国发展品牌的空间很大。同时,中国有一个巨大的现象,三、四线城市崛起速度很快。现在大城市中产阶级已经够大了,但是三、四线城市还起得很慢,比如万达广场大家在里面可以混一天,这些城市的消费者会起来,这些消费者会改变世界的消费整个结构。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另外一方面就是中国的80后、90后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中国20年以后房子一定会过剩,一个80后的城市居民,城市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一旦二、三十年以后,一定可以继承起码三套房,父母一套、祖父祖母一套,外祖父祖母一套,结了婚有六套,然后长辈给他们再买一套,两夫妇有八套房,三套出租,卖了,两套自己住,这样消费主对品牌的需求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会越来越强。原来30年的发展都是靠中国制造拉动,将来要靠中国的消费拉动整个世界格局,现在这个过程已经在转变。中国的成本在提高,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在提高。在戴高乐机场会看到各种各样方言的中国人拿着各种包在那儿退税,会发现他对品牌的渴望毫无理性。所以已经到了一个历史临界点,今天开始一个品牌的时代来了。这就需要中国的本土品牌有更大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自己的能力。只要激发自己的能力,现在看,好似一张白纸好画,品牌小,起来慢,正好在未来契机里可以快速地起来。今天看历史已经把我们带到了这样一个时刻。谢谢!

  徐浩然:

  谢谢张教授。欧美服务业很发达,品牌很多,但是欧美现在怎么了?未来最有可能上升的品牌还是在中国。所以制造业这种形态在中国会长期存在。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参与“寻找自主品牌驱动力”高峰对话

  张颐武:

  非常同意,制造业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现在美国都回归制造业。中国人民30年来制造业的基础绝不能在这次转型中失掉。要把制造业搞好,不是说搞房地产、搞品牌就是空的,而是把品牌制造落地,最后还是要老老实实把制造业做好,做好这个是万事之本。

  王永:

  我有去一趟欧洲,去了法国、德国等,去了之后感觉德国人比较笨,不会讲浪漫的故事,但是德国是欧洲人最向往的地方,而德国人最向往的地方是中国,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奔驰公司说如果没有中国,奔驰也玩不下去。像宝马、大众、尤其奥迪,没有中国,那基本四个圈就剩了两个了。所以制造是根本,制造不是简单的的制造,是像清华同方这样的制造,把我们的智慧和品牌加进去。

  徐浩然:

  同方在服务和整合方面非常强大,制造业方面完全可以有旧树发新芽的观点,不知道荣董事长如何感怀的?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泳霖参与“寻找自主品牌驱动力”高峰对话

  荣泳霖:

  同方刚过15岁生日,同方有两个口号,一个叫科技服务社会,一个叫产业报国。既然守着清华,当然要依托清华追求自己的创新。同方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以清华大学作为虚拟研究院。过去很多企业说我要创新,要跟大学科研机构结合。大体都是摘果子的本领,一看这个大学有这样一个成果跟我的主业比较配,买过来去产业化。同方的做法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围绕着主业在清华大学各个学科里有六个研究院,我知道下面技术的发展会发展到哪一步,就利用清华大学这块土地进行开发。而不是说看到清华有一个什么东西,我们预先在那儿研发,差不多了挪到同方来做。这样能够保证我们能够不断地处在技术的前沿。现在清华同方大概每两天就能出一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