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散播友爱的“减排”使者

日期:2014-07-22 浏览:1930 来源:品牌中国网

  顺风车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二战时期,为了节省燃油,欧美的老百姓们纷纷拼车出行。现在,欧美的顺风车已经有了非常细化的服务模式。

  16年前,顺风车不被人理解,今天,这种尴尬依旧。王永说,现在中国顺风车却面临许多困境:首先是制度障碍。顺页风车之所以得不到民众的响应,很大—个原因是没有制度的保障,很多想开顺风车的人望而却步。搭顺风车看似简单,但必须考虑如何把需求和供给有效结合起来,如何区别顺风车和非法营运问题,避免黑车钻顺风车的漏洞。因此,王永希望有关部门对顺风车问题重视起来,使顺风车制度化,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是安全问题。顺风车安全问题涉及两个层面,—是车主或乘客对另—方主动造成的抢劫等蓄意伤害,还有就是发生交通事故。王永说,如何避免和降低顺风车的安全问题,保障车主和乘客双方的安全,是顺顺风车发展的关键。

  再次是信任问题。不用花钱买票不用耗时排队符合节能减排、有助于减少路面交通压力,但是需要一点勇气去搭乘陌生人的“顺风车”,绝大多数人是选择拒绝,社会都有防御心理。信任的缺失是导致顺风车无法常态化可行匕的普遍因素。

  2002年,王永起草《顺风车志愿者协会策划草案》。2008年两会期间,他委托全国政协常委欧阳明高提交《倡议节能环保顺风车的提案》。2011年,北京市政府曾出台相关方案,其中的提法是“规范合乘”。这种鼓励的倾向,让王永和所有顺风车志愿者非常振奋,他觉得自己多年坚持终于得到政府的认同。

img174.jpg

  节能减排,一路相互感动

  当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已成众人信条,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因此丧失,这种现象令人揪心,也与“和谐社会”倡导的理念格格不入。

  “让你身边的空座,成为他人的希望!”顺风车改变的不止是生活方式,而且传递友谊和信任:”就是打开车门,打开心门!”

  这16年,王永换了三辆车,从红旗到本田再到奔驰。 ”我只有—个小梦想,让这个城市的角落都泛起平凡的感动。”

  王永经常在车上给年轻的外地朋友讲自己在北京的奋斗史。有一回—个女孩搭—段车程说要坐火车回老家邯郸,她觉得在北京呆不下去了。王永问:“我在北京住过地下三层水帘洞—样的房子,睡过沙发、地板,还曾每天骑自行车几十公里,你有我苦吗?“女孩摇了摇头,于是半路下车,不回老家了。

网站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品牌联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采集,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需要同本网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投诉电话:010-51581866转网络部